DSC04201.JPG 

前天下午,受邀回到母校參加今年系上的「新生懇親座談會」,這是我第一次以「傑出校友」的身分受邀回去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,自然十分期待。

說實在的,我並不覺得自己是「傑出校友」,因為,通常被冠上這種稱號的,應該都是什麼「長」--院長、所長、董事長...;再不然。好歹要是教授吧!果然,這天擔任校友經驗分享的共有3位,除了我之外,一位是國內某研究機構副所長,另一位是大學教授(還是我的同班同學哪~~~)。要不是原先受邀的人無法出席,以前的指導教授忽然想起,大概也輪不到我上場。不過,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蹟,我卻自認為在學習的經驗、生活的體驗上,絕不輸給其他人!至少,我從農學院念到醫學院,再轉戰商學院,大概剩下工學院沒辦法念(實在對數學、物理沒輒)之外,假如哪天又跑去念文學院,大家也不要太吃驚。哈!哈!哈!所以,我至少可以告訴學弟妹們:「人生可以這樣玩」!

進會場前,主辦的職員告訴我,這天來了20幾位新生、40幾位家長;多半是家住北部的學生或家長,中南部的人大概沒辦法前來。雖然,事前指導教授也告訴過我,這種活動也有家長前來參加,只是,居然來了這麼多位,倒是讓我十分吃驚。算一算,已是21年前的往事了,雖然記憶模糊,我們大概也有迎新會,只是,都已經上大學,又不是7歲的小學新生,還要爸爸媽媽牽著手上學去!?究竟是家長們過度關愛,還是孩子們長不大,是個令人納悶的問題。我只能說,現在的大學生們,「過度幸福」!

我的簡報只有8張slides,扣除封面標題跟封底感謝聆聽,實際內容只有6張,夠精簡吧!最精采的是下面這張圖--這是我將自己的學習路徑歸納為大學、研究所、職場三個階段,自己覺得應該要把握的學習重點。放在這裡,希望也可以對於正在此路徑中的朋友們提供些許想法。

 

學習路徑.JPG

  • 大學:這個階段,除了學習基本知識之外,還要去建立自己的學習方法;這裡所說的「學習」,不限於學校老師教授的知識,還包括各式各樣的知識來源。因為,大多數的人從小學到中學,學習的方式都仰賴老師在課堂上單向的灌輸,絕少自己探索學習。因此,上了大學,再也沒有人會天天盯著你念書、寫家庭聯絡簿之後,如何獲取自己想要的知識,將會成為未來與同儕分出高下的關鍵!此外,要跳脫學系、宿舍的範疇,參加社團去擴展自己的視野,認識來自全國(甚至海外)、不同領域的同學,逐步建構自己的人際網絡。更重要的,是開始進行「社會參與」!台灣的父母,多半還是持有「只要好好念書,其他什麼事也不要管」的觀念,間接養成對社會、生活一無所知的「生活白痴」或漠視一切的「冷血者」。反觀歐美等先進國家,父母與老師都會鼓勵中學生們積極投入社會服務,學習擔任義工,可以從中了解社會的運作方式,以及衍生的諸多問題。畢竟,學生們一旦離開學校,就是社會人了,應該及早對於身為社會一份子該負起的責任有所準備。以上四者,如何分配時間與精力,則又是另一個必修學分;過與不及,都不好。

 

  • 研究所:選擇進入研究所的人,要不就是對研究充滿熱誠,要不就應該是試探自己到底有沒有這種熱誠與潛力。無論是哪一種,在短至2年、長可10年的生涯中,當然要把「研究方法」給學好;是否得到「正確答案」而可以發表好的學術文章固然重要,培養「怎樣規劃與執行一個研究」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。另一方面,當然就是要開始繪製自己的人生藍圖啦!我想要什麼樣的工作?找尋什麼樣的伴侶、過什麼樣的人生?都該在這時候有個大致的輪廓。這個階段,不見得人人都要經歷,因此,人生藍圖也可以提前在大學階段完成。

 

  • 職場:進入職場之後,「工作態度」是第一重要的事,「敬業樂群」雖然像是八股文章,卻是對於身處職場中的最佳寫照。尊重自己工作的人,也會尊重他人,因而可以獲得他人相對的尊重;同事間彼此的尊重與互助可讓工作更順利地推展、更容易取得成果,當然也就會讓工作變得有意義、有趣了。因為成為了社會人,自然要從「社會參與」轉變為「承擔社會責任」,這點應該不難理解。只是,我認知的「社會」不限於我們所在的台灣,身為地球村的一份子,我們對於環境所造成的負擔、永續發展的可能...等議題,都應該要去理解並儘可能地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。此外,因為工作的需要、個人的成長或興趣,我們很可能還要進行其他的學習(語言、電腦、其他才藝等),或者取得各式的證照,這都將在職場階段視需要而隨時發生。當然,也可能再度回到學校進行學習。

 

我想了一下,上面說的這些經驗當中,除了「研究方法」是選擇唸研究所的人必要之外,其餘的各項,對每一個人應該都可以適用,不論在義務教育之後選擇繼續升學,或者直接投入職場。只不過,對繼續升學的人來說,多了一段緩衝期;這緩衝期,不應該被拿來當作「延緩長大」的藉口,而應該做更深層的思考、更充足的準備,一旦踏出校園,就可以充滿自信地說出「我準備好了!」。而對於直接投入職場的朋友來說,也不要擔心,越早進入社會接受洗禮,越有彈性來適應這個多變的世界!

心得分享的最後,我引用了一段連家恩的文章,送給在場幸福的大學生們,希望他們可以從幸福的接受者,成長為分送福氣的給予者。

大家要先學會成為一個手心向上的人,當你把手心朝上,可以感覺到自己是一個幸福的接受者;不斷從這個社會、國家、爸媽、老師、校長和上帝那裡領受愛的灌注。
 
那麼,你就可以把手心向下翻,把福氣分享給其他的人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lt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