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SC04353.JPG (大鼻子情聖的舞台)

今年10月,對於喜愛日本藝文的朋友來說,可真是忙碌。因為,兩廳院策劃了一個「潮系列」--專賣日本節目。我跟強哥,總共要衝4場演出。

上星期五,我們看了第一場的「大鼻子情聖」,鈴木忠志導演的戲。

這齣戲的原作者是19世紀法國劇作家羅斯丹,1990年也曾改編成電影,由傑哈‧德帕狄厄(Gérard Depardieu)飾演主角西哈諾,他還因此贏得當年的坎城影展影帝。我依稀記得,傑哈本人的鼻子就不小,好像沒特別化妝,就是那個樣子。

這個故事大概是這樣的:西哈諾其實是個才華洋溢的男子,卻因為一個惹人注目的大鼻子,加上不怎麼吸引人的臉蛋,讓他感到自卑;雖然內心十分愛慕表妹蘿珊妮,卻不敢說出口。未料,蘿珊妮看上了另外一個外表英俊瀟灑的男子克利斯汀,還跑來跟表哥吐露心聲;然而,克利斯汀卻是個「開口就露餡」的草包,空有俊美外表卻無內涵。為了成全表妹,西哈諾跟克利斯汀交換條件--由西哈諾幫克利斯汀寫情書,克利斯汀出面跟蘿珊妮約會。由於蘿珊妮非常著迷於西哈諾捉刀的情書,加上克利斯汀迷人的外表,兩人就此墜入情網。可是,就在克利斯汀將上戰場時,蘿珊妮對克利斯汀所說話語(這當然還是西哈諾的傑作)的喜愛程度,已遠遠超過對他俊美外表的愛慕,因而讓克利斯汀悲傷地體認到,蘿珊妮與西哈諾才是真正相愛的一對。後來,克利斯汀戰死,蘿珊妮悲傷地度過十餘年後,某日,前去拜訪西哈諾時,在昏暗的夜色中,西哈諾忍不住朗誦起當年寫給蘿珊妮的情書...。至此,蘿珊妮才明白,原來自己深愛的那個人,一直都在身邊,未曾走遠。

就在我們進入國家戲劇院時,發現有個開演前的導聆活動,主辦單位邀請了一位台藝大講師,先給觀眾們介紹故事大綱與鈴木導演的戲劇風格。

DSC04344.JPG 

根據導聆人的介紹,鈴木導演係以西哈諾這個角色,影射日本在現代化的過程中,在西洋人面前總是缺乏自信;西哈諾壓抑的情感,恰好跟日本人有共通之處,因此,這齣戲碼廣為日本觀眾所喜愛。

的確,鈴木導演將整齣戲的氛圍控制在一種壓抑的情境中,一開場就是尺八哀傷的曲調緩緩流瀉,場景也多以昏暗的夜色為主。這當中當然也有逗趣的片段,例如,西哈諾與克利斯汀初次見面時,克利斯汀連續地以十幾個跟「鼻子」有關的形容詞談論事情,步步逼近西哈諾;或許說者無心,但聽者有意,算是製造了一波小小高潮。

對於劇情以及演員們的表現,我倒是沒有什麼特別的感想,反而是對於幕與幕的轉換、道具的改變方式,覺得十分新鮮。其實,舞台場景就一直是那樣,從頭到尾沒有變動,中間也沒有閉幕、開幕的動作。然而,鈴木導演用了5個體態美妙的女子,輕巧地搬動道具,迎出了武士團的5名武士(包含克利斯汀),以及後來的幾幕場景變換。之後,有段女子持傘舞動的場面,就是海報上的這個場景。

DSC04350.JPG 

我只能說,深深地被這5名女子所吸引。她們不發出任何聲響,極其輕巧地在舞台游移;不論是搬塌塌米、椅子,還是屈著膝撤走武士們的酒杯與食器,都以不著痕跡的方式深入,或離開。其中有一段,她們還在武士身旁的椅子上,分別以正座(就是雙腳跪坐)及某種舞姿,維持不動了好長一段時間,令人稱奇!導聆人曾提及,鈴木劇團的表演,擷取了部分能劇演員的身段;的確,那極其穩定的下盤功力,該是借鏡於彼。

最後一場戲,當西哈諾向蘿珊妮告白之後,從舞台上方,緩緩降下細細的白雪(還是櫻吹雪?),原先只有一兩片,後來,越下越大,足足持續了5分鐘有吧!整個畫面就像真的下雪了一樣;連雪的飄動,都像是排練過、帶有韻律感的。

或許為了體貼台灣的觀眾,主辦單位特意找了人把台詞逐一翻成中文,打在舞台兩側的電子屏幕上。老實說,譯者的功力不俗,在那場連用了十幾個「與鼻子有關的形容詞」段落,確實令人驚艷。然而,為了要看中文台詞,往往無暇顧及舞台上演員們的表現,算是小小遺憾。(後來還看到兩廳院官網上,有觀眾留言說,打字幕的工作人員出槌,使得整場戲失色不少...)

我想,下次再看這樣的戲時,要學著不在意是否都能完全聽懂演員們的對話,而應該專心看演員們的肢體表演才對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lt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