住在國家登錄的有形文化財建築物中,是何等的享受啊!
今年初秋,帶了一個迷你小團前往山陰地區旅遊,
捨去了有名的玉造溫泉區,而選擇住在境港北邊的「美保關」,
就是看上了這家本館被列為"國登錄有形文化財"的「美保館」。
這座歷經明治、大正、昭和、平成四朝,
建於1904年的建築,已經高齡108歲!!
於2004年被列為國家的文化財建築物。
「美保關」,自古是山陰地區重要的海路據點,
做為往來朝鮮半島、環日本海貿易的重要港口而繁榮;
也是所謂
「踏鞴製鉄(たたらせいてつ,Tataraseitetsu,早期製鐵法)」
的鐵製品輸出港。
因此,足利幕府時代被列為將軍的直轄領地之一,
可見此地經濟活動暢旺、繳稅多。
到了江戶時代,「美保關」成為「北前船」的停泊港之一,
再度經歷一段輝煌時期。
所謂的「北前船」,是指江戶時代,
日本海側往返於北海道~大阪間的海運航線所行駛的船隻;
扮演著把北海道的昆布與鰊魚、東北的稻米、酒田的紅花...等物產,
往南運經下關,繞過瀨戶內海,送至大阪的重要角色。
(本圖引用自http://sky.geocities.jp/sk291006/rekisi/rsanpo2/dai10wa/index.htm)
(本圖引用自http://www.hello-school.net/haroreki010.html)
逆時針運行至大阪的稱為「西迴航路」,
順時針運行至江戶的稱為「東迴航路」;
往來於江戶~大阪間的為「菱垣迴船」、「樽迴船」。
當時,日本本州的陸路運輸雖然已有"五街道"--
東海道、中山道、奧州街道、日光街道、甲州街道,
僅止於關東~近畿,未達東北或山陽、山陰地區。
因此,海路運輸也是重要的經濟活動命脈,
天候良好時,運程較陸運快,又可賺進價差。
直到明治末期,因為電信、郵政、鐵路等建設的興起,
環日本海海運漸漸被陸運取代,
這些「北前船」的停泊港口才慢慢沒落。
然而,我們造訪的這家「美保館」卻是在山陰地區第一條鐵路開通後,
1905年(明治38年)才正式以旅館身分開始營業。
其後,美保關轉為客船港口,
前來「美保神社」參拜的觀光客漸多,不只文人墨客,
各界知名人士投宿於此者亦不在少數。
例如:首相伊藤博文、陸軍大將乃木希典(第3任台灣總督)、
作家島崎藤村、詩人高濱虛子、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湯川秀樹等。
(高濱虛子所作之俳句)
(本館中對於伊藤博文與島崎藤村來館的說明)
雖然我們未能親見這些文人雅士,
卻可以看見同樣的山、海、雲...
豈不同樣快哉!
初秋的黑夜來得早,車子在黑暗中沿著美保灣蜿蜒行進,
抵達時,旅館主人早已在門口守候。
原來,這天不是週末、亦非假日,只有我們一組客人!
主人領我們進到新館,現在,客人們都下榻於新館;
文化財的本館,僅做為早餐用餐處,或特別宴會使用。
房間算是簡單樸素,都是面向美保灣↓
館內的溫泉屬於麥飯石系↓
泡完溫泉,就是令人期待的豪華晚餐囉!
耶!先乾杯~~~
住海邊,甚麼沒有,就是海鮮多!
(生鮮松葉蟹腳)
(紅燒下巴)
(干貝燒)
(生魚片拼盤)
(小朋友套餐,總算出現肉類了)
隔天一早,我跟強哥還是以晨跑做為"到此一遊"的紀念。
開跑前,剛好看到旅館前的小漁港熙熙攘攘,
原來是漁船已經回港了!
哦!看看有甚麼漁獲...
邁開腳步,天也漸漸亮起來,
此時,對岸的大山(だいせん,又稱「伯耆大山」,1729m,中國地方最高峰)
在晨曦與雲霧中若隱若現
大山,襯著朝陽,與此岸厚重的雲層相望,
隔著遼闊的美保灣,
似乎是錯覺般,
比過往見過的山都要來得高大!
回到旅館稍事梳洗後,便來到隔壁的本館,
開始享用國家文化財等級的早餐!
本館,為兩層樓的木造建築;建築樣式為「書院造」
二樓的大廣間可做為宴會廳使用,
昭和中期之前,旅館前方是沒有道路的;
也就是說,旁邊的緣側一打開窗子,就可以垂釣!
(「床の間」所飾之掛軸)
不僅在館內可以感受百年前的風情,本館後方的小巷道--
「青石疊通り」
更有濃濃的懷舊氣氛 ....
每戶人家前面,都有這樣木製說明牌,讓人可憑藉懷想當年的繁華景致↓
走出「青石疊通り」 ,就是美保神社
這注連繩,雖比不上出雲大社的,已比其他神社來得壯觀!
神社前方不遠,就是美保關的象徵--石燈台與紅色拱橋
感謝美保館主人的悉心款待,讓我們獨享了一晚的國家文化財!
若女将・定秀様、お世話になりまして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!
まだ訪ねますよ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