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頻道或衛星節目上,經常看到古民家當中有個地爐,升起炭火便既可暖屋,又可順便煮食。其中少不了的,就是鐵器!煮火鍋的話嘛,當然是鐵鍋;煮水的話嘛,就是鐵瓶了!
鐵器,好像是古早、廚具工藝未現代化前的產物,但現在看來,除了其古樸之美、令人愛不釋手之外,據稱也有補充人體所需鐵質的功效!所以,近年又慢慢地流行起來。
提到日本的鐵器,最早的考古證據是"古墳時代"(約西元3世紀半~7世紀末)所製造的斧頭、菜刀、武器等;若是現代器物,最著名的便是「南部鉄器」。
「南部鉄器」,指的是岩手縣奧州市、盛岡市所生產的鐵器,是17世紀中期,南部藩自甲州(現今的山梨)、京都等地招來鑄物師、釜師(專門製作鐵瓶的師傅),於此地開展的工藝事業。<話說,南部藩主南部氏,原居於甲州的甲斐國,因為討伐奧州藤原氏(1087~1189,平安後期,約當中國宋朝)有功,遂獲得封賞於此。>
「南部鉄器」因為受到南部藩的保護,維持400年的傳統製造方法迄今不變,故在1975年獲選為「経済産業大臣指定伝統的工芸品」第1号!
註:「経済産業大臣指定伝統的工芸品」是日本政府為了振興傳統產業,於1974年通過第57号法律中,由經產省大臣(相當於我們的經濟部長)指定之傳統工藝品。共分為:織物、染色品、其他纖維製品、陶瓷器、漆器、木工品、竹工品、金工品、佛壇/佛具、和紙、文具、石工品/貴石細工、人形、其他工藝品、工藝用具/材料等類別。截至2009年4月為止,共有211種品項。
「南部鉄器」係採灌模方式鑄造,點此可查閱其製作過程。
2010年秋天在福井車站前的西武百貨公司,欣喜獲得織田家第一把鐵瓶--桜皮寸筒(0.9L,盛榮堂)↓
其上蓋是櫻花圖樣,手持處是松果,瓶身是櫻樹樹皮的紋路↓
2011年春天,在東京的岩手物產館「いわて銀河プラザ」 ,再度邂逅魅力十足的「南部鉄瓶」!
(南部形桜,虎山作,1.7L)
有名的釜師會在自己製作的鐵瓶身上留下烙印,比如這是三代目虎山的作品↓
鐵瓶,依據其造型可分為南部形、鉄鉢形、九重形、平丸形、肩付形...等數種樣式,"虎山工房"的網頁有圖片可參考。
此外,瓶身上面的花紋,又可分為肌、アラレ(霰)、糸目、菊、桜、亀甲アラレ、梅、松竹梅、馬、曳舟...等等;前三種係重複的幾何圖樣,後面則是以圖樣主題命名。
「アラレ(霰)」算是最常見的花紋之一,就是向外突出的小點(或小錐狀)↓
(鉄鉢形アラレ,虎山作,1.6L)
2011年,又在網路上發現了這家位在東京都的鐵瓶專賣店「東京南部鉄瓶」,店主中町女士非常地親切;如果有興趣,可以跟她以e-mail詢問後,他們也做海外寄送。
以下是在這家店購入的鐵瓶~
(九重形亀甲アラレ,2.2L)
(南部形肌<唐金蓋>,清末作,1.9L)
這把也是有名的釜師清末所作,所以同樣有落款↓
除了鐵瓶之外,還有個小附屬品「釜敷」(或者「瓶敷」),就是用來放置鐵瓶的墊子,也是「南部鉄器」的一種。
這是分別自「いわて銀河プラザ」及「東京南部鉄瓶」購入的兩個釜敷↓
(左:松葉<岩清水久生作>; 右:輪菊)
鐵瓶放上去後的樣子↓
如今,這幾把鐵瓶輪流值班,照顧我們的身體健康之外,樸實的肌理與溫潤的手感,也撫慰了我們的心靈~~~
(其實,還有個新成員"櫻吹雪"還在來台灣的途中,抵達時再補上玉照XD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