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冷的冬日,該用什麼來讓屋子裡暖和些呢?
電暖爐 → 算是快速,但只有電熱燈管前方熱力十足;若無風扇,熱對流效果不佳,且耗費電力。
煤油爐 → 熱對流效果佳,且上方鐵板可燒水、烤蕃薯,周圍可架起衣架烘衣兼讓小狗取暖,堪稱抗寒首選!
惟,對於啟爐時發出的煤油味道,有些人可能不習慣。
囲炉裏(いろり,Irori) → 就是日本傳統老房子裡面,地上挖個洞、四周用木頭圍成的地爐,可燒炭火;上方可吊個魚造型的木桿用來勾住鍋子或鐵瓶,也可鋪上鐵網烤海鮮,像這樣隨意堆成一座小山 ↓
這些也要堆上去!(哇~流口水了)
炬燵(こたつ,Kotatsu) → 就是那個小貓最愛躲的暖暖小桌,厚厚棉被從桌旁流瀉而出,裡面也裝了電暖器。聽說,台灣的ニトリ(Nitori)也買得到了。
火鉢(ひばち,Hibachi) → 這可是所有暖暖工具中,比較LKK的一種,也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主角。
「火鉢」,是傳統日本民家使用炭火為能源的暖房道具。造型有長方形、圓形、六角形等不一,材質則為木頭、陶瓷、金屬、石頭等。
雖然一般是冬天使用的道具,某些特殊用途(如茶道)也會在夏天使用者,又稱為「夏火鉢」;多半為圓形,尺寸也較小。
這是銅製的夏火鉢↓
又,若以使用地區而言,也有所謂的「關西火鉢」、「關東火鉢」之分:
「關西火鉢」的四周木板稍稍向外突出↓ 關東者則無↓↓
這是織田家第一座火鉢,2010年秋天,我們從福井硬是把他扛回家!
深褐色像是紫檀的材質,重得嚇人!前方有5個抽屜可以放小道具,上方除了炭火槽之外,右方也是個小隔間;不使用時,可蓋起來防灰塵掉落。炭火槽是銅製的內裡,用以保溫。
始用火鉢的樂趣,就在於可以玩這個--用「灰ならし(Hainarashi)」把灰犁成各種波紋狀 ↓
這就是「灰ならし(Hainarashi)」↓
有點像飯匙的造型,尾端為鋸齒狀,供扒灰用;手持部份則有各種造型,像這兩把分別是鶴與青海波。
然後是夾木炭用的「火箸(ひばし,Hibashi)」↓ 也是金屬製。
置於火鉢中用來撐起鐵瓶的鐵器,稱為「五德(ごとく,Gotoku)」↓
五德是埋在灰中,只露出3個支撐腳,木炭就是放在五德正中央。
然後,還有另一個增添風雅氣氛的小東西--香!
搓成像小黑藥丸的各式薰香,也有依季節不同區分;埋在木炭周圍,借由木炭的熱度,隱隱散發出迷人優雅的清香~~~
火鉢使用的時候,要先把木炭燒到完全燃燒狀態,才可以移入;使用中,也要記著開一扇小窗讓室外冷空氣流進來,形成良好對流。
最近,朝日電視台的「エコの作法(環保的作法)」節目(資生堂獨家贊助),還特地以「炭」為主題製作了一集(←點此開啟)
當中便詳細介紹了炭的製作、火鉢的用法,非常值得觀賞!
使用炭火為能源的火鉢,不但環保,又增添些許文人氣息,你,也試試嗎?